tel: 15902813070

2024年4月自考真题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发布时间:2024-10-15 人气: 作者:

一、单项选择
1、[单选题] 1840年以前,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核心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 C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 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P45-46
2、[单选题] 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A:经济掠夺
B:军事侵略
C:政治控制
D:文化渗透
答案: B
解析: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P48
3、[单选题]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
B:地方阶级和农民阶级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答案: D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P55-56
4、[单选题] 1895年,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喊出“救亡”口号的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答案: A
解析: 1895年,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的口号。P61 
5、[单选题] 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的最根本原因是
A:思想文化保守
B:社会制度腐败
C:经济技术落后
D:军事装备落后
答案: B
解析: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P60
6、[单选题]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
D:买办资产阶级
答案: A
解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P79
7、[单选题]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兴民权和设议院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答案: C
解析: 1905 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P81-82
8、[单选题] 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发动的武装起义是
A:黄花岗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钦州起义
D:惠州起义
答案: A
解析: 1911年4月27日, 在黄兴的亲自带领下,120 多名革命志士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遇难者有72人被葬于广州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P83
9、[单选题]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斗争最激烈,规模最大的省份是
A:广东
B:江西
C:江苏
D:四川
答案: D
解析: 1911 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粵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随后兴起,四川省尤其强烈。P83
10、 [单选题]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的是
B:陈独秀
C:蔡元培
D:胡适
答案: B
解析: 1915年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P91-92
11、[单选题] 1915年12月爆发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是
A:第一次护法运动
B:第二次护法运动
C: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
答案: C
解析: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P88
12、[单选题] 1919 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A:杨匏安
B:李大钊
C:蔡和森
D:陈独秀
答案: B
解析: 1919年9月、 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13、[ 单选题] 1928 年底,在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A:周锡山
B:冯玉祥
C:张作霖
D:张学良
答案: D
解析:奉系首领张作霖在退回关外途中,被日本人预埋的炸药炸死。其子张学良于同年12月29日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4、[单选题] 1931年1 月至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盲动主义
C:左倾冒险主义
D:左倾教条主义
答案: D
解析: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P119
15、[ 单选题]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答案: A
解析: 1945年8月 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P151
16、 [单选题]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重要文章是
A: 《新民主主义论》
B: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 C
解析: 1949年6月 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7、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赎买民族资本
B:征用外国资本
C:整合公营资本
D:没收官僚资本
答案: D
解析: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18、[单选题] 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五反”运动的时间是
A: 1950年6月
B:1951年12月
C: 1952年1月
D:1953年10月
答案: C
解析: 1952年 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单选题] 新中国在1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心环节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重点发展台海经济
D:重点发展内地经济
答案: A
解析: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 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大力发展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船舶、车辆制造、国防工业、有色金属和基本化学工业。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建设从此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20、[单选题]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互助组
B:人民公社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 D
解析: 1951 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要求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3 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 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人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 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1、[单选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A:无偿没收
B:四马分肥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答案: C
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实行赎买政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P184
22、[ 单选题] 1957年2月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答案: A
解析: 1957 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23、[单选题]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65年
D: 1971年
答案: D
解析: 1971 年10月,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P210
24、[单选题]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
A:中共十一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 B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5、[单选题]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实现四个现代化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 B
解析: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简答题
26、[简答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答案: 1924年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正式形成。P101

27、[简答题]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阐述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
答案: (1)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就在实际上批评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坚持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28、[ 简答题]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答案: (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2) 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 义支持下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9、[ 简答题]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
答案: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提出了“双百”方针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30、[ 简答题]中国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答案: (1)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2)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 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
31、[ 论述题]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社会改革方案?
答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 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玎提出了《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但其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P65-66

32、[ 论述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 (1) 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2)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P145

33、[论述题] 中共十九大如何论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案:中共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902813070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902813070

二维码
二维码
线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