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5902813070

2024年4月自考《00235犯罪学》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5-03-14 人气: 作者:

一、单项选择题
1.不符合犯罪学学科性质和地位的是
A“正题法则”学科
B.综合性学科
分独立的学科
D.单一性学科
2.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系统阐述犯罪与刑罚问题的专著是
A.《论犯罪与刑罚》
B.《论法的精神》
C.《理想国》
D.《惩罚原理》
3.认为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的学者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边沁
D.贝卡利亚
4.龙勃罗梭犯罪学理论中最有创新性及影响性的理论是自
A.天生犯罪人论
B.犯罪人类型论
C.犯罪原因论
D. 犯罪对策论
5.“犯罪饱和论”的提出者是
A.卡利亚
B.菲利
c.胡顿
D.加罗法洛
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

真题部分省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A 5.B 6.A 7.D 8.D 9.A 10.B 11.B 12.B 13.D 14.C 15.C 16.C 17.A 18.D 19.D 20.A 21.C 22.D 23.B 24.C 25.D 26.B 27.A 28.C 29.B 30.D

二、名词解释
31.天生犯罪人:龙勃罗梭提出的理论,认为某些人生来就具有犯罪倾向,这些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更容易犯罪。
32.犯罪测量:犯罪测量是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包括对犯罪数量、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等方面的统计和研究。
33.间接被害人:间接被害人是指那些虽然没有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但因与直接被害人有密切关系而受到犯罪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34.逃避亚文化群:逃避亚文化群是指那些由于社会压力、挫折等原因,选择逃避现实、沉溺于某种亚文化群体中的人,他们往往通过这种亚文化来寻求心理安慰和认同感。
 
三、简答题
35.犯罪人的心理学特征主要包括:
(1)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
(2)情感冷漠,缺乏同情心。
(3)冲动控制能力差,容易受情绪驱使。
(4)认知偏差,对社会规范和法律缺乏正确认知。
(5)自我中心,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求。
36.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是指某些被害人由于自身的某些特点或行为,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犯罪的目标。这些特点或行为可能包括:
(1)易受攻击性,如身体虚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
(2)财物暴露,如携带大量现金或贵重物品。
(3)行为不慎,如夜间单独行走在不安全的地区。
(4)社会地位较低,容易被忽视或侵犯。
(5)缺乏警惕性,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37.刑事司法对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打击犯罪,通过侦查、起诉、审判等手段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2)预防犯罪,通过社会管理、教育宣传等手段减少犯罪的发生。
(3)矫正犯罪人,通过监狱矫正、社区矫正等方式帮助犯罪人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4)保护被害人,通过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被害人恢复身心健康,维护其合法权益。
(5)维护社会公正,通过公正的司法程序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8.罪犯矫正的原则包括:
(1)人道化原则,尊重罪犯的人格和尊严,保障其基本人权。
(2)教育化原则,通过教育改造提高罪犯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
(3)社会化原则,帮助罪犯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4)激励矫正原则,通过奖励和激励措施鼓励罪犯积极改造。
(5)分类矫正原则,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犯罪原因、个人特点等进行分类矫正,提高矫正效果。
 
四、论述题
39.论述实证犯罪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犯罪学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
(1)19世纪中叶,欧洲社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矛盾加剧,犯罪率上升。
(2)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进步,为犯罪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3)传统刑法理论无法有效解释和应对新的犯罪问题,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犯罪预防和矫正工作。
(二)对犯罪学的影响:
(1)实证犯罪学派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犯罪的原因和规律,推动了犯罪学从思辨研究向实证研究的转变。
(2)实证犯罪学派提出了许多新的犯罪理论,如天生犯罪人论、犯罪饱和论等,丰富了犯罪学的理论体系。
(3)实证犯罪学派强调对犯罪人的分类矫正和社会化改造,推动了监狱改革和社区矫正的发展。
(4)实证犯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对刑事司法政策和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40.影响犯罪黑数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被害人因素:
(1)有些被害人由于害怕报复、担心隐私泄露、认为报案无用等原因选择不报案。
(2)有些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缺乏认知,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
(二)犯罪性质:
(1)一些犯罪如家庭暴力、性侵犯等,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问题,被害人往往不愿意公开。
(2)一些犯罪如贪污腐败、职务犯罪等,犯罪分子会采取措施掩盖犯罪事实。
(三)社会环境:
(1)社会治安状况、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信任度等都会影响犯罪黑数的大小。
(2)在一些地区,由于警力不足、侦查技术落后等原因,司法机关难以发现和记录所有犯罪行为。
(四)法律制度:
(1)法律规定的犯罪定义和立案标准会影响犯罪黑数的统计。
(2)法律执行力度和司法效率也会影响犯罪黑数的大小。
(五)统计方法:
(1)犯罪统计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犯罪黑数的差异。
(2)一些国家和地区缺乏完善的犯罪统计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难以准确掌握犯罪黑数。
 
五、材料分析题
少年阿星的犯罪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阿星出生在偏远农村,土地贫瘠,经济条件差,这导致了他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去打工。
社会环境的不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阿星缺乏文化和技术,只能从事低收入、高风险的工作。
(2)家庭因素:父亲病重,家庭经济压力增大,阿星为了“弄点钱”选择了抢劫。
家庭的支持和引导不足,使得阿星在面对经济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
(3)同辈影响:同村的阿显通过抢劫获得财富并炫耀,这对阿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产生了通过犯罪获取财富的想法。
同辈群体的不良行为和价值观对阿星产生了不良影响。
(4)个人因素:阿星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没有认识到抢劫的严重性和后果。
在面对生活压力和诱惑时,阿星缺乏自控能力和正确的决策能力。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902813070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902813070

二维码
二维码
线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