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面各项中属于孤立语的是
A.汉语
C.英语
B.维吾尔语
D.日语
2.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就是语言符号的
A.能指
C.无指
B.所指
D.泛指
3.下面各词中属于汉语外来词的是
A.给力
C.商号
B.鼠标
D.吉普
4.持思维决定语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柴门霍夫
C.赫尔德
B.柴可夫斯基
D.维果茨基
5.汉字“本”是一个
A.指事字
C.假借字
B.象形字
D.形声字
6.一般情况下,婴儿出生6个月到1岁左右,是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的
A.无意识阶段
C.双词阶段
B.非自控阶段
D.咿呀学语阶段
7.“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拟
C.比喻
B.夸张
D.叠用
8.日常交往中称自己为“鄙人”,这属于
A.尊称
C.蔑称
B.谦称
D.婉称
9.人脑中掌管与语言有关的活动的是
A.大脑左半球
B.大脑右半球
C.小脑
D.脑干
10.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双词句的出现表明儿童产生了最早的
A.语音能力
C.语法能力
B.模仿能力
D.推理能力
11.布洛卡失语症的表现是
A.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B.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
C.能说话但发音很含混D.不能说话,也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12.汉语中的“葡萄、石榴、菠萝”等词借自
A.日本
C.西域
B.朝鄲筠般鲜
D.西夏
13.政府机关公文中的通知,属于书面语体中的
A.宣传体
B.应用体
C.科学体D.文学体14.一般认为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的最后期限是
A.5-6 岁
C.9-10岁
B.7-8 岁
D.12-13岁
15.幼儿掌握自己的母语的过程被称为
A.语言迁移
C.语言转化
B.语言获得
D.语言学习
16.下面各项中属于古印度文字的是
A.甲骨文
C.梵文
B.圣书字
D.石鼓文
1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属于对偶中的
A.正对
C.串对
B.反对
D.流水对
18.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觉器官的反应来接受语言信号并做出回应动作,这种技术属于A.语音识别
B.语音合成
D.人工智能
C.自动翻译
19.鲁迅是最早采用口语语体写小说的,当时称做
A.现代小说
B.文言小说
D.古白话小说C.白话文小说20.秦始皇名“正”,所以秦代的正月叫“端月”,这是为了
A.吉祥
C.讨口彩
B.避讳
D.庄重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1.多义词
22.综合性语言
23.合作原则
24.声符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5.分析说明下面各项所属的“语”的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心丸、卧薪尝胆、清官难断家务事、开夜车、高考、弄巧成拙
26.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我爸爸爱打篮球”这个组合的层次结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7.简述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的区别。
28.简述影响语言转用结果的社会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分。
29.试述句法手段的具体内容,并举例说明。
30.试述归纳音位的原则,并举例说明。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2.B3.D4.D5.A6.D7.C8.B9.A 10.C
11.B 12.C13.B 14.D15.B 16.C17.B I8.A 19.C 20.B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 分。
21.多义词是反映互相有联系的几类事物或多个对象,包含多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语22.综合性语言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
23.合作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
24.声符是字符与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 分,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专有名词),定心丸、开夜车(惯用语 ),卧薪尝胆、弄巧成拙(成语),清官难断家务事(谚语 ),高考(简缩词语) (每找对一个1分,共7分。)
26.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7.答:
绝对反义词是具有矛盾关系的词,两个词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没有交叉,并且两个词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加起来等于上位概念。两个词之间是“非A 即 B,非B即 A”的关系。(5分)相对反义词是具有反对关系的词,两个词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没有交叉,但加起来并不等于而是小于上位概念。两个词之间是“是A 则非 B,非B不一定是 A”的关系。(5分)28.答:
(1)语言转用与民族(部族、部落)融合密切相关。(3分)
(2)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4分)(3)语言转用过程中,哪一种语言能胜出,往往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及人口数量等方面的优势。(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9、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四个小类:
(1)虚词。这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3分)
(2)语类选择。这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3分)
(3)语序。这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3分)
(4)句调。这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3分)[评分说明]以上要点举例说明加3分,共15分。
30.答:(1)对立原则。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两个音素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且可以区别语音形式的意义,它们处于对立关系中,属于不同的音位。(4分)
(2)互补原则。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它们处在互补关系中,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理论上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4分)
(3)语音相似原则。处在互补关系中的音素,必须要语音上相似,说这种语言的人听起来差别不大,才能归纳为同一个音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