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5902813070

202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丨《课程与教学论00467》

发布时间:2024-12-12 人气: 作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课程学者博比特开创的课程开发理论是
A.实践主义课程开发理论
B.认知主义课程开发理论
C.人文主义课程开发理论
D.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学者是
A.泰勒
B.泰罗
C.查特斯
D.博比特
3.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学术性、专门性和
A.基础性
B.全面性
C.结构性
D.权威性
4.“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A.实践兴趣
B.解放兴趣
C.伦理兴趣
D.技术兴趣
5.提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这个观点的著作是
A.《爱弥儿》
B.《大教学论》
C. 《理想国》
D.《普通教育学》
6.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最高目的是
A.学识
B.兴趣
C.德性
D.能力
7.杜威提出“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如商业、烹饪、缝纫、纺织、木工等。这种课程实施形态是
A.模仿学习
B.练习作业
C.主动作业
D.实践演练
8.儿童在熟悉“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蔬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经验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中,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是
A.附属驱力
B.行动驱力
C.认知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有范例性、基本性和
A.深刻性
B.典型性
C.基础性
D.全面性
11.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的价值的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 教育法则
12.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来看,“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属于
A.行为目标取向
B.表现性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普遍性目标取向
13.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城”“动作技能领城”与
A.情感领城
B.社会发展领城
C,道德发展领城
D.行为发展领域
14.对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认为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属于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
C.超越论
D.整合论
15.关于"怎样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者是主体
B.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
C.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D.学习者只是课程的享用者
16.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讨论”和
A.小组合作
B.自主探究
C.教学对话
D.深度学习
17.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A.示范
B.展示
C.呈示
D.模仿
18.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顺序性"和
A.逻辑性
B.连续性
C.发展性
D.复杂性
19.在数学课程中,将先学习的公式定理在后继学习中重复出现,以使之不断得到巩固,这体现了课程组织的
A.顺序性
B.复杂性
C.整合性
D.连续性
20.我国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从课程类型上可以认为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实践课程
21.下列关于隐性课程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B.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C.隐性课程的内容都是非学术性的
D.隐性课程的教有影响可以是消极的
22.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这种观点反映的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 课程创生取向
D. 实践取向
23.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教师是
A.课程的开发者
B.课程的指导者
C. 课程的创生者
D. 课程的消费者
24.认为教学设计本质上是“排斥教师的" ,这种观点属于教学设计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25.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26.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 ,即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致的程度。这种观点属于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7.与内在评价相比,效果评价更关注
A.目标
B.过程
C.结果
D.方法
28.从本质上来说,支配过程取向评价的是
A.实践理性
B.工具理性
C.解放理性
D.逻辑理性
29.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情境教学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情境中心、问题中心和
A.课程中心
B.教材中心
C.学习者中心
D.实践中心
30.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问题中心
B.意义建构
C.反思
D.改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教学设计的三种基本模式。
32.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33.简述经验课程理论的三种典型形态。
34.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要求。
35.简述前三代教育评价存在的不足。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请结合实际,谈谈班级授课组织的优缺点及你对改革传统的班级授课组织的看法。
37.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祥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是罗杰斯先生他自己造成了这样一种无组织的自由气氛一如同人们允许彼此为所欲为那般自由。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大约25人),一起固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紹,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1)以上材料中描述的课堂情形反映了哪种教学模式?
(2)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意义?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 A
3. C
4. B
5. A
6. C
7. C
8.B
9. D
10. C
11. A
12. B
13.A
14. A
15. D
16. C
17. B
18.B
19. D
20. A
21. C
22. B
23. D
24. A
25. B
26. B
27. C
28. A
29. C
30.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 (1)以认知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2 分)
(2)以行为控制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2 分)
(3)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2 分)
32. (1)确定教育目的。(2 分)
(2)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1分)
(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1分)
(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2分)
33. (1)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2分)
(2)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2分) 
(3)“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2 分)
34.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2分)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2分)
(3)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性的体系或结构。(2 分)
35. (1)管理主义的倾向。(2分)
(2)忽视价值的多元性。(2分)
(3)过分依赖科学范式。(2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36.(1)班级授课组织是大工业的客观要求,它适应了现代工业制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和现代民主制度追求教育平等的需要。(2分)
(2)班级授课组织的存在具有明显优势:①相同或相近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在集体中,学生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健全发展。(1分)②)教学按照规定的课时来安排,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1分)③分科教学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对规定学科进行系统讲授,学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1分)④)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公民的基础学力的形成。(1分)
(3)班级授课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足:①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1分)②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1分)③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1分)
(4)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可以根据特点的需求对班级授课组织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可以探索更能适用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弥补其缺陷,如个别化教学组织等。(3分)
37.(1)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这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出路,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这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3分)
(2)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公平发展”的理念是指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因而对一切人实施实质上公平的教育。“个性发展”的理念是指施以适于每个人的能力、能倾和个性特点的教育。(3分)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也就是说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二者之间不存在主次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附庸或陪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3分)
(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3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16 分。
38.(1)材料中描述的课堂情形反映的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3分)
(2)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在于,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至改变自我、实现自我。(3分)
(3)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有: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1分)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1分)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1分)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1分)
(4)非指导性教学的意义在于:其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分)罗杰斯的许多主张对我们重新反思教育问题都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1分)
(5)根据阐述情况,酌情给 0-3分。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902813070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902813070

二维码
二维码
线
网站统计